电话:13777074490 4006656808
座机:0574-87895223
邮箱:aihtest@bsice.com
座机号:0574-87895223
地址:浙江省宁波高新区万特商务中心1号楼2212-2213
建立机器人标准、检测与认证体系,是落实质量强国与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,对推动 "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、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、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" 的 "三个转变" 具有重要意义。
2016 年,在工信部、发改委、国标委、认监委、原质检总局(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)的共同推动下,机器人检测与认证联盟正式成立。同年 11 月 2 日,联盟发布中国机器人认证标志(CR 认证),并颁发首批 20 张工业及服务机器人 CR 证书,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检测认证制度正式落地实施。
随着认证制度的推行,企业对机器人安全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,行业标准的完善也为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。但由于检测与评定流程极为严苛,目前获证企业数量仍较为有限:2017 年 12 月,通过 CR 认证的工业机器人及家用 / 商用服务机器人仅 35 款(其中工业机器人 18 款);2018 年 6 月,认证产品增至 64 款(工业机器人 34 款)。
当前,CR 认证已覆盖工业机器人整机(安全、EMC)、家用 / 商用服务机器人(安全、EMC)、民用无人机(安全、EMC)、自动导引车(AGV,安全、EMC)等多类产品。在实际应用中,CR 认证正逐步成为大企业采购机器人的必备资质,同时也是企业申请项目补贴、银行贷款的重要评定依据,其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企业认知。
CR 认证绝非 "一张证书" 的简单意义 —— 作为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认证体系,它通过推动企业提升综合能力、规范产品设计,助力行业整体水平升级。未来,CR 认证标准将进一步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,并推出更高规格认证,为行业产品性能提升注入持续动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作为制造大国,我国部分产业标准仍存在空白,亟需结合国情制定更贴合实际需求的本土化标准。此外,检测认证周期较长(以 CE 认证为例,常规周期 3-6 个月,若需整改产品功能或设计则可能延长至一年以上),这要求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即引入标准理念,提前规划认证布局,避免临需时被动应对。
当前,国家通过采购补贴等政策大力推广 CR 认证,同时强调检测机构需严格审查,这对规范行业发展至关重要。需明确的是,CR 认证仅是 "及格线"—— 其依据国际标准制定,通过认证仅表明产品符合安全性规范、可进入产线应用;若要达到更高质量标准(尤其是细分行业应用标准),企业还需深入了解其他标准要求,在设计环节重点规避安全隐患。